生鲜配送食品安全标准
炎热的夏天,生鲜产品极易损坏,但凡食品都很容易产生安全性问题。还可能发生生命健康安全事故。
‎
生鲜配送企业要科学管理冷冻冷藏库,必须将科学管理办法变成管理制度,以此来最大限度发挥冷冻冷藏库作用。
从整个食材配送供应链来说,控制食品安全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只有真正实现食材供应链的可追溯性,提高食材物流(尤其是对冷链)的管理水平,才能确保食材的安全与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
食材安全标准
01 采购标准
1、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3、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
02 贮存标准
1、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2、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3、食品冷藏、冷冻贮藏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
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03 环境标准
1、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2、餐厅内桌、椅、台等应保持清洁。
3、废弃物至少应每天清除1次,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废弃物放置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有害昆虫的孳生,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
5、污水和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
6、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7、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食材采购制度
在购进生鲜时,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
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
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2.检验(检疫)证明;
3.销售票据;
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下列食品采购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
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合法来源证明;
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市场服务中心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